被人大代表提到的“身联网”,为何让网民如此畏惧?

资讯 作者:安在 2022-03-08 18:37:07 阅读:324


今天,狗哥见到了一个新名词——“身联网”


有缘接触此词,源于某网安群中的一位群有分享了一则微博截图。截图的下半部分,引用的是“中国新闻网”在3月6日晚上10点34分发出的一条微博。 


该微博提到,“身联网”是一项将人体与互联网相连接的网络技术,是人机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是以人的身体为平台、融合生物技术的物联网。全国人大代表陈国鹰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提出,把发展“身联网”提升为国家科技战略。 


因原分享图经过微信群的多次转发,图文已经模糊,所以便根据图片中的内容,去原微博截取了相关内容。



在分享图片的上半部分,则是一位博友分享的观点。该观点在群中引起了小部分群有的共鸣,当然也有反驳他观点者。


该博友的观点认为:“你加入身联网,暗网发现你是某老板的精准配型,然后某天遭遇黑客攻击,突然晕倒,马上有人将你紧急送医,医生照例表示脑死亡,然后紧急送往火葬场,到达火葬场时,内脏已被掏空。这就是身联网,将每一个人变成人体零件免费供应商,或者直接变成生物机器人,他有一个恐怖的名字——身联网僵尸。身联网是否已经在实施?生物芯片正在通过什么名义和途径植入体内?注意,有人正通过身联网检索配型。暗网将变成明网。”



在“中国新闻网”的微博留言区,有博友表达了一些担忧,认为这是脑机接口,最终会进化为半人半机器人。还有人认为,联网设备可以远程操控,言下之意在于,一旦人体真的联网,就能被远程操控,想想也确实挺恐怖。




当然,也有博友提出了比较理性的看法,他建议:“希望国家尽快针对神经科技、生物科技立法,防止技术滥用,窃取无辜公民隐私”。



暂且不论好坏对错,我们先来看看该全国人大代表陈国鹰的具体建议和理念。


陈国鹰认为,当前全球“身联网”正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身联网”通过人体数据收集与分析,产生大量的生物特征和人类行为数据。可以推进个人的精准健康管理,实现疾病与生活行为风险的预防、监控与逆转。譬如,利用各种生命传感器,为每个居家老人建立起生活规律和生理规律两个数学模型,一旦数学模型发生突变,就会向责任人发出告警。







陈国鹰称,从近期看,“身联网”是和中国“新基建”相关的一种“新消费”,一方面带动了生命传感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大规模建设和应用,另一方面抓住了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对健康及养老的焦虑,促进了“新消费”的活力,是不可多得的“新基建”应用大市场。


陈国鹰表示,数字经济包括两项重要底层共性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从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变成了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生物技术推动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


陈国鹰预计到2030年前后,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将超过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融合发展,诞生了身联网技术。通俗点说,身联网就是以人的身体为平台、融合了生物技术的物联网。


福建早在2017年就开始从事“身联网”的研究,当时的定位是把“身联网”技术应用在精准健康管理和居家养老的智能看护上。


陈国鹰透露,引进德国科学家团队,建立了个体基因数据的计算数学模型;同时利用各种生命传感器为每个居家老人建立起生活规律和生理规律两个数学模型,正打造一个超万人规模的大学养老社区,推动“身联网”技术尽快落地。


陈国鹰除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他还有其他什么职务和头衔?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显示,其1963年生,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1982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专业。现任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致公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至于国脉科技,则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电信外包服务供应商,公司于2006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是国内A股市场上第一只专注于电信外包服务的公司。


互联网上,对于“身联网”则是这般定义:身联网(The Internet of bodies, IOB)是从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中引申出来的新概念,相近与体域网,但不像体域网仅局限于个体的网络内部系统,身联网增强了对人体进网的研究。


曾经有个概念叫“体域网”,身联网和体域网最大的区别在于:体域网更加关注数据采集后的人体调节和管理。身联网则希望体内数据可以向整个网络系统进行交互和处理。


不得不说,这看起来是一项很美好的计划,尤其是检测老年人健康方面,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毕竟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就算老年人有保姆或护工照料,也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监测。更何况人体的变化往往是人眼看不出来,所以这个层面倒是大有可为。




据媒体报道,通过“身联网”技术收集到的大量多样的数据,正在推动健康研究和行业的变革,特别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数字健康市场的发展。具体有以下四点:


一、“身联网”实现远程患者跟踪和减少交叉感染,医疗保健提供者可通过传感器对人体生命体征(如血压、氧气水平、血糖水平、心率、睡眠、步幅)的持续监测,更好地跟踪医疗设施内外的患者状况;


二、提高患者参与度,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身联网”技术有助于扩大医疗保健范围,使患者积极参与传统医学架构之外的活动;


三、推进预防保健和精准医疗,“身联网”技术提供的数据使医生能够及早发现疾病并提供预防措施,消费者可穿戴设备亦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提供了新类型的数据和可能性;


四、加强工作场所安全,“身联网”技术可应用于危险工作场所,跟踪工人的位置,监督环境风险,减少肌肉骨骼损伤或其他伤害,并通过远程监控和快速发布信息,降低工人的安全风险。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人体数据基本上可以说是人本身最为隐私的信息,如果人体可以联网,那么意味着数据可以搜集、分析、整理、共享、泄露,怎样去管控这些数据的流向,也是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


比如,目前技术检测自动化实现层面,多依赖人工智能。但是人工智能并非尽善尽美的神器,对人体健康检测的错误告警和过度检测,可能会增加额外的负担和精力。此外,可穿戴设备和医疗物联网设备,往往容易遭受黑客攻击和网络攻击,这些攻击必然导致潜在的人身伤害和隐私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外媒相关报道中认为,“身联网”搜集的数据可能会导致某些政策歧视。当这个用户生成的、生物衍生的“身联网”数据与来自其他来源(如零售商店、消费品服务公司、金融服务和政府机构)的数据相结合时,就可能会发生滥用。对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数据、代理数据和从分析中生成的敏感数据进行分析,可能导致政策和决策的偏差,不仅影响个人,而且影响弱势群体


对此,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曾就对“身联网”下了一个定义,其认为,身体互联网(IoB)实际上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是一组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其中包含软件,可以收集有关您的个人健康数据,也可以改变身体的功能。我们将身体互联网视为所有这些设备的集合,以及这些设备正在收集的关于您的所有数据。身体互联网 (IoB) 生态系统通过设备将人类与技术联系起来,使服务器能够获取有关个人的大量数据。


此外,兰德公司也曾警告说,IoB 还可能危及我们最私密的个人信息,并引发许多道德问题。这可能“增加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因为监视国家可以使用 IoB 数据来执行威权主义。”



2020年7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了研究报告《身联网已来:应对技术治理的新挑战》(The Internet of Bodies Is Here:Tackling new challenges of technology governance)。报告认为,身联网(Internet of Bodies,IoB)技术在提供巨大的社会福利与健康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数据风险。


报告还显示,世界经济论坛敦促“来自不同领域、行业和地区的利益相关者”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充分释放 IoB 的潜力”。一旦我们的数据被提取出来,世界经济论坛“数据中介”将准备好“为您提供帮助”。


身联网技术实例


下图为微信翻译显示,某些词句翻译不太精准,但大抵能知道什么意思,仅供方便阅读参考。



对此,相关人士则表示:“这些第三方将充当收集数据的人和实体之间或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他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从数字代理到代表人们及其数据隐私选择的受托人。或者他们可能是代表个人或企业促进集体数据谈判的信托机构。数据中介甚至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做出自动化决策。”


由此可见,“身联网”是一项涉及到多个层面的新技术,确实是未来不可或缺的一种趋势,能够为人类社会解决很多现实问题,但一项新技术的诞生与普及,往往又会带来诸多新问题。而在现实中,解决这类问题,往往是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


目前,国内关于“身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是明显欠缺,大多还只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提到的一部分,未来还有很长的完善过程要走。


对于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立法保护走在前列的欧美国家,目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身联网”,具体的规范也是散落在各项法律法规之中。


美国与“身联网”数据监管的相关政策法规


欧盟的GDPR则是规定了数据保护的原则,其规定向个人用户收集个人数据的法律依据由数据处理者确定,有同意、合法利益或合同履行三种类型。另外对人体健康数据有单独规定,其认为:“那些和自然人的身体或精神健康相关的、显示其个人健康状况信息的个人数据,包括和卫生保健服务相关的服务” 。健康数据的处理条件为:“数据主体明确同意评估雇员的工作能力、具有重大公共利益的理由、公共卫生、研究等”。


现实来看,“身联网”还属于一项新兴领域,公众对此不解存疑,从而导致畏惧抵制的情绪也是情有可原。因为“身联网”引发的相关潜在风险确实没有解除。比如身体的数据会被国家社会机构组织拿来做什么用?设备故障会不会对身体产生额外伤害?“身联网”数据收集过程本身,包括收集什么数据,收集频率,是否获得知情同意、是否可以选择随时停止收集或转售数据?以及一些包括身体完整性和自主权等伦理风险的忧虑。


关于“身联网”,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案例。


2016年9月,一场大火吞噬了罗斯·康普顿(Ross Compton)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德尔顿市价值40万美元的住宅,当时他就在家。康普顿称很幸运,在打碎窗户逃跑之前,还用几个袋子装物品,包括维系其生命的心脏外泵的充电器。


但后来,警方怀疑康普顿纯属捏造。在熊熊大火中,像康普顿这种欠佳身体,竟能实施如此复杂的逃生计划。最终,调查人员以纵火和保险欺诈罪起诉了康普顿。主要证人则是他的心脏起搏器。



警方有权检索康普顿在火灾前、中和后的心脏活动数据。一位心脏病专家在审核了这些数据后认为,康普顿逃生行为 “极不可能”。但康普顿的律师辩称,脏起搏器的数据不能算作证据;这违反了医患特权和宪法赋予康普顿的隐私权。


此案很离奇。一个人体内的救命装置是否应该成为可能将其定罪的证据之一?随着各行各业都开始使用连接互联网和人体的设备来追踪个人信息,这类案件可能还会再度发生。


可以说,技术本身并没有善恶好坏,主要是看利用技术的主体和手段,以及最终对数据的处理、存储和使用情况,归根结底还是对人的不信任。如何消除这种不信任感,则需要动用法律法规等在内的很多方法。


我们也真诚地希望,技术永远朝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而不能成为某些人肆意妄为的遮布。我们支持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利用,但坚决反对任何对人本身存在伤害和侵犯的行为。





参考资料:

福建日报:《全国人大代表陈国鹰建议:抓住机遇发展身联网》

人民资讯:《全国人大代表建言发展“身联网”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赛博研究院:《世界经济论坛:身联网已来——应对技术治理的新挑战》

兰德公司:《“身联网”时代来临,6大技术的潜力和风险评估》

渡船Niburu:《行动中的大重置:世界经济论坛的“身联网”计划》






齐心抗疫 与你同在 




点【在看】的人最好看


在线申请SSL证书行业最低 =>立即申请

[广告]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
公众号 关注KnowSafe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