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要避免“唯技术论”!
作为Thoughtworks首席咨询师,王健经历了“技术为王”的历练,近年来转向业务咨询,服务了众多行业头部客户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正是这段经历,让王健对数字化、对技术人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下面就跟随王健一起,揭秘数字化的理想与现实。
数字化理想:降维打击物理世界
所谓数字化(digital),Gartner官网上是这样定义的:数字化是通过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物理项目或活动,描述了最新数字技术在改善组织流程,改善人员、组织与事物之间的交互或使新的业务模型成为可能的主要用途。
用王健的话说,数字化是把物理世界映射或迁移到数字世界,并可分为三类场景:
把人与人的交互场景从物理世界迁移到数字世界,例如会议APP把会议室搬到了数字世界;
物体信息映射到数字世界,例如滴滴是将物理世界的出租车映射到了数字世界,并实时保持与物理世界同步,物理世界的车开到哪儿,数字世界对应的车就开到哪儿;
直接把业务场景迁移或映射到数字世界,例如天猫商城简单理解就是把一个商场的购物场景全盘迁移到了数字世界。
既然要从物理世界搬到数字世界,肯定是看到了数字世界的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打破了物理世界的约束”,包括:
突破算力约束(算力):数字世界的算力远远强于基于人脑的物理世界的算力;
打破三维约束(空间):数字世界没有物理世界的空间、物理、物质等诸多物理约束;
畅游四维空间(时间):例如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预测,就是在利用数字世界四维的能力,预测未来;
探索五维空间(平行世界):数字世界让探索五维空间成为可能,不但可以回到历史和预测未来,还可以对历史和未来进行(假设性的)修改和调整。例如各种仿真预测调参系统,就是利用了数字世界五维空间探索的能力,不断调整历史的数据和参数,通过预测寻找最佳的方案和配置。
互联网生来就是数字化原生战场,如果数字化做不好,互联网企业就生存不下去。正因如此,互联网在过去二十年里,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所以身处五维空间的它们所取得的成功,对于物理世界是一种降维打击和压制,让物理世界的行业和企业,感受到了数字世界的威力和魅力。
数字化现实:物理世界仍处碾压地位
虽说数字世界这么好,但回到现实,物理世界当前对数字世界仍然是碾压式的存在。在王健看来,数字世界虽然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但还存在失真、失约和失信三个不足。
失真导致五感体验降低
人与外界交换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靠五感,即形、声、闻、味、触(对应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截至目前,数字世界仍只能模拟和替代一部分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体验,但即使是视觉和听觉,都是“低保真的”,更别提嗅觉、触觉和味觉目前在数字世界基本上还都没有好的方法还原和模拟。
究其原因,数字世界的构建本质上就是对于物理世界的抽象,而抽象也代表着信息的丢失和失真,而也正是这种失真带来了数字世界的第一个也是目前最主要的一个局限,即对于体验还原的能力是非常弱的。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线上交流已经这么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是喜欢走进大自然,走进茶馆,走进商场。
在效率的赛道,数字世界已经遥遥领先;但在感官体验的赛道,数字世界虽然在奋力追赶,对于物理世界仍是望尘莫及。
失约带来不可控的复杂性
失约,即缺失约束带来的复杂度和不确定性。
不受物理世界的约束,本是数字世界能体现其威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正所谓一体两面、有得有失,失去约束同样给数字世界的构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无限的复杂度。
物理世界由于受到了各种约束的限制,基本所有的问题都是相对可预见的、确定性的,答案的范围也是因为约束的存在是相对有限的。而数字世界因为不受物理世界的约束限制,所以设计和建设的复杂度也要困难得多,不确定性也要多得多。
失信导致隐私泄露的风险
失信,即缺失信用和隐私的意思。
数字世界的信用和隐私问题,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隐私保护机制和信用机制健全之前,失信和隐私问题也是数字世界的另一个局限和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数字世界的势头很猛,但终究目前还是物理世界的时代。而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谁能同时发挥两个世界的优势,驾驭和穿梭于两个世界,寻找效率与体验的平衡和最优解,谁就将脱颖而出,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时代弄潮儿。
数字化转型:三层架构中间有断层
当前,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频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要做数字化转型领头羊”、“数字化转型之后我们就可以取得跨越式大发展”等等类似言论,成为各路管理者的口头禅、座右铭,各种高峰论坛言必称数字化转型。
企业一把手肩负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员工养家糊口的重任,所以他们焦虑于怎样找到企业发展的突破口。这其中,数字化目前是公认的“救命稻草”。这也就不难理解,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了。
虽说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密切相关,但技术和设备是偏标准化的,数字化不是买一套技术、设备就能解决问题的。
因此,数字化转型怎么做,有些企业的管理层甚至是一把手也没完全想清楚,摸着石头过河,看到别人转自己就跟着转。殊不知就像吃药一样,看着症状类似,但药不对症,不见效。
老板没想清楚,基层员工就更迷茫了:自己本职工作做得好好的,公司为什么要转型?公司做不下去了,换个工作也行,说不上薪水还能涨。
这种情况的发生,揭示了在一把手和基层员工之间,缺少了中间层,这层的员工,需要站在业务角度,去做企业架构、业务架构,去考虑数字化转型怎么做、技术如何支撑数字化转型。
不过,事情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数字化转型越来越明确地表明是一项“业务+技术”融合的事情。王健提到,有些走得快的企业在CIO体系里面设立了专门的组织(叫法五花八门,例如企业架构办公室、企业管理部、战略办公室等,先统称为“数字化部”)来负责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对上汇报,对下宣导和监督执行。“数字化部”人员大多来自流程、信息化两个部门,但现实情况是虽然两拨人放在一起了,流程还在讲流程的事情,信息化在讲信息化的事情,依然没有站在流程的视角,想信息化,或者说没有站在业务视角讲数字化。
数字化时代:技术人迎来绝佳机遇
既然数字化转型是“业技”融合的事情,但现状却是“业技”融合人才稀缺。那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浮出水面:到底是业务要学习技术,还是技术要学习业务?
答案同样显而易见:二者都要学习。
但在学习难度上,二者却是完全不同的曲线,有着天壤之别。
金字塔尖的业务人员非常稀缺,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但业务学习的入门相对容易。
技术则是一件长时间积累的事情,要想理解技术,从入门到熟练,本就需要长期的时间。
因此,根据王健的经验,技术人员一般可以在几个月内搞懂业务,两三年内完全建立业务思维,成长为“业技”融合人才。而越接近业务,就越能看到技术对业务的贡献,理解来自用户的真实感受,反过来能帮到技术的改进。
在这个过程中,王健建议技术人员一定要摒弃“唯技术论”的思维,避免掉入“技术陷阱”,树立成本意识,不要太追求时髦技术。技术人很容易因为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去选择技术,但引入每项新技术都意味着企业和个人各类成本的增加,如果老技术能解决业务问题,就没有引入新技术的必要,要做到物尽其用。
这些数字化的真相,或许已颠覆了你的很多认知。但他们真实地在那儿,而我们技术人要做的,就是迈出技术边界,迎着这些真相,作出我们自身的转型改变,赢在这个数字化大时代。
— 推荐阅读 —
在《新程序员003:云原生和全面数字化实践》一书中,包含了华为、阿里、字节跳动、网易、快手、微软、亚马逊、英特尔、西门子、施耐德等 30 多家知名公司的云原生和数字化一手实战经验。看数字化如何吞噬传统行业,洞悉数字化转型的前世今生!本书还附赠了《云原生技术全景图》,极具收藏价值。
[广告]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腾讯推出智能工作台ima.copilot
- Kopia高性能的开源备份工具
- LeaferJS:革新级图形引擎,前端开发的新利器!
- 2023年CSO的首要任务:创建强大的企业安全文化
- 颠覆美国科技界的华裔天才出生 | 历史上的今天
- 腾讯会议连发两次道歉:登陆故障已经恢复;东南亚电商巨头Shopee大规模毁约;Deno 1.25 发布|极客头条
- 在Z|广州期货交易所诚招网络安全岗
- “头疼”的俄罗斯开发者:不要再买我的软件了,收入不能提现啊!
- 高通宣布设立1亿美元骁龙元宇宙基金
- 正则表达式的发明人出生;英特尔发布酷睿系列;Microsoft Bob 诞生|历史上的今天
- 基于漏洞优先级技术,构建以真实风险为中心的漏洞管理系统
- 10月13日,告别开源项目 LayUI